要闻概览

    要闻概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概览 -> 正文

    【喜迎二十大 安中医这十年】党建领航风正劲,初心如磐争一流

    来源: 时间:2022-10-13 19:06:59 作者: 点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系统布局中医药发展。《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将发展中医药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全国中医药大会等重要会议的全面谋划,明确了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发展路径。安徽中医药大学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不断加强党对学校事业的全面领导,确立了“高端站位、对标高位、科学定位、争先进位”的工作思路,以及“高质量党建引领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格局,书写了安中医砥砺奋进的非凡十年。

    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开幕

    这十年,是汲取思想伟力,擎画宏伟蓝图,巩固党委领导核心地位的十年。我们持续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学习,成立了宣讲团和研究中心,坚持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制度,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党史学习教育等各类学习教育,不断汲取思想伟力,指导实践。我们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召开了学校党委第一次、第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学校阶段性发展战略和办学思路。修订完善了大学章程,进一步明确了办学定位、特色与目标,确立了依法治校的根本遵循。编制印发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分析研判了当下形势,绘就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我们全面加强党对学校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成立党委常务委员会,并及时修订常委会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进一步完善决策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省文明校园创建考核组专家实地考察我校“全国样板党支部”

    这十年,是全面夯基固本,强化战斗堡垒,激发基层党组织建设活力的十年。我们全面夯实党的组织建设,围绕《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严格落实有关要求,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促进党员发展量质齐升,全力推动12个分党委、18个党总支、4个直属党支部、168个基层党支部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从2015年度到2020年度,学校连续6年在省属高校领导班子党建和发展考核中荣获优秀等次。我们着力打造特色党建品牌,获批全国样板支部2个,全国高校“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全省标杆院系1个,全省样板支部2个,同时,注重党建品牌的发掘和培育,选树一批校级创建项目作为培养对象,目前已遴选学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4个、样板支部9个。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七一”表彰大会上,药学院党委荣获“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我们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健全“学校党委决策部署、基层党组织狠抓落实、各项工作跟踪督办”的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各基层党组织在“疫情防控、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校园安全稳定、思想政治教育、毕业生就业”等各方面工作的主体责任,确保党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学校召开全面从严治党暨改进工作作风会议

    学校开展党委巡察工作培训

    这十年,是严明政治规矩,坚持自我革命,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的十年。我们扎实开展巡视巡察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九届省委、十届省委巡视整改任务,实行整改任务清单化,在对账销号的同时,注重解决问题背后的管理机制、制度缺漏、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根源问题;成立党委巡察工作办公室,已开展三轮校内巡察,推动政治生态持续向善向好。我们持续强化作风建设,开展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等各类专项治理,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建立校领导联系点及工作调研机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两个责任”和“保障措施”清单,明确工作抓手;定期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印发年度工作任务与责任分工方案,压实“一岗双责”。我们不断强化纪律教育,开展廉洁教育和专题警示教育系列活动,抓好处级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实现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政治监督谈话全覆盖,建立定期分析、“一案双查”、监督反馈等工作机制。十年来,不断完善纪检、审计联动机制,对涉及违纪违规问题人员分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持续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为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学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过去十年,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体教职医护员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全方位推进,实现了三个“显著提升”,在学校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正式更名安徽中医药大学,成功获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整体搬迁少荃湖新校区,被确定为安徽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局共建高校,校园规划和办学资源配置逐步完善。获评国医大师3人,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担任学校名誉校长,全力推动“双一流”创建工作。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实现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突破,扎实推进“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院院合一”综合改革、体育艺术课程“俱乐部”制改革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成效明显。全国首家设置中医儿科学专业,新增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实现博士点突破及硕博连读招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新增安徽省Ⅱ类、Ⅲ类高峰学科各1个,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实现历史性突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

    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针刺

    学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热敏灸

    平台建设与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深度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建设,牵头组建新安医学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所,学校科技创新能力达到国家级水平。组建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并推进研究所实体化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出台《关于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十年来,学校共获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98项,获批专利149项,其中学校参与的“热敏灸技术的创立及推广应用”“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理论创新与临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增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重点实验室4个,省医学临床研究中心3个,省国际合作基地2个,省哲学社科重点实验室1个,省智库2个。目前我校共建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42个,其中国家级平台5个。

    学校选派医务人员参加首批安徽省援鄂抗疫医疗队

    学校中医学院副院长童佳兵获全国抗击疫情表彰

    雅典中医药中心

    雅典中医药中心开业剪彩

    医疗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增强区域辐射能力,签约医联体单位84家,与多个市县中医院建立紧密型分院;与上海曙光医院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立雅典中医药中心,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发挥中医药抗疫作用,牵头成立省抗击疫情高级别专家组,率先发布安徽省中医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建议处方和新冠肺炎中医药治疗专家共识,参与研发的疏风解毒胶囊被列为国家卫生健康委、中管局“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推荐用药。注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新安医学研究院建设,将黄山市新安医学研究中心和祁门蛇伤研究中心纳入省中医药科学院;编制亳州市系列中医药发展规划,建设华佗中医药研究院,帮助亳州中药龙头企业提高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技术攻关经费1000余万元。高位推动“十大皖药”工程,引导全省300余万亩中药材种植规范化发展,创建皖产中药与饮片的国家、行业等系列标准,推动“霍山石斛”进国家药典。

    十年来的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要建设和发展好安徽中医药大学——

    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全面的领导,保证办学方向。党的领导是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解决好“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根本问题,才能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具体举措,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必须坚持和强化立德树人,提高培养质量。立德树人是学校安身立命之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使命要求。只有坚持和强化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贯彻“教书育人”这一根本原则,巩固教学中心地位,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必须坚持和推动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教育改革创新是破除教育事业发展突出问题和短板的根本动力,也是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坚持和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才能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运行体制机制,提高办学水平。

    必须坚持和实现内涵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在新时代,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既是高校实践的需要,也是教育规律的诉求。学校通过适度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彰显特色,坚持内涵式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才能进一步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必须坚持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凸显中医药特色。安徽拥深厚的医学文化底蕴、丰富的中药资源和中药材贸易优势。学校发展应立足安徽实际,充分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才能进一步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为“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春风浩荡满目新,扬帆奋进正当时。经过十年的努力奋斗,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相关学科协调发展,办学层次齐全,中医药特色鲜明”的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至精至诚,惟是惟新”的校训精神,以全国全省中医药大会精神为指引,以“弘扬新安医学,培育中医人才”为己任,充分发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向着“双一流”建设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杨浩/文 胡波/审核 刘晨/编发)

    安徽中医药大学 版权所有 ©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05004300号